尘埃落定,接回滞留航天员为何选择“载人龙”?
发表时间:2024-08-26 11:52:43浏览量:1578
美国宇航局在北京时间8月25日凌晨举行的情况通报会上宣布,为波音新飞船执行试飞任务的两名航天员将于明年2月乘SpaceX公司的龙飞船返回地球,星际线飞船则将在今年9月初以无人状态返回地球。滞留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返回方案终于尘埃落定。那么,为何此前返回方案迟迟难以确定?令美国宇航局纠结的两种返回方案可能各自具有怎样的考量?
“出短差”到“加长班”
在美国停止使用俄罗斯火箭运送本国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后,美国宇航局在2014年选定波音公司研制CST-100“星际线”,以解决没有载人飞船的窘境。
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CST-100星际线飞船
而受到制造业空心化影响,星际线飞船的研发过程几经波折,原定于2017年交付运营的“星际线”,因技术问题多次推迟。2019年12月,“星际线”首飞原计划对接国际空间站,却因飞船时钟与地面相差达11小时,导致飞船严重偏离轨道,姿控动力过早耗尽燃料,使得飞船未能到达预定高度,任务失败。
随后改进工作一直持续到2022年,在此期间“星际线”陆续经历了多处阀门堵塞、电缆包裹层使用易燃材料、降落伞无法满足安全性要求等问题。直到今年5月,“星际线”才终于得以开展首次载人试飞。
即使在起飞前就已经发现存在严重的氦气泄漏问题,但在波音宣称的“10倍安全冗余”中,飞船还是“带病”升空。甚至在对接国际空间站的过程中,28台姿控推进器中有5台发生故障,这都没能妨碍星际线飞船“飞一路修一路”,跌跌撞撞地对接了国际空间站。
然而,对接后工程师发现,不光氦气泄漏点增加到5个,甚至连氧化剂隔离阀门都出现问题,更别提姿控推进器的故障依然存在。更要命的是,这些故障的根源至今尚不清楚。为了排除故障,星际线飞船的返回日期已多次推迟,两名航天员也从“出短差”变成了“加长班”。
返回方案难敲定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两名航天员如何返回地球成了热议话题。国际空间站虽有6个接口用于对接载人飞船,却只有2个使用美标接口。因此,虽然理论上星际线飞船、龙飞船或联盟号飞船都可用于载人返回,但实际可选对象就只剩下了“星际线”和“载人龙”。
载人龙飞船已多次成功完成载人飞行任务
而仅有的两个美标接口中,一个已经停泊了先前用来运送第八批美国航天员的“龙”飞船,另外一个则停靠了本次事件的“主角”——星际线飞船。因此,实际上除非有飞船让出一个“车位”,否则两名航天员要么等到明年2月“拼车”乘坐龙飞船返回地球,要么就得等“星际线”让出位置后,再搭乘新的救援飞船返回。
吊诡的是,就连“挪车位”这么简单的工作也难倒了星际线飞船。根据最新消息,由于飞控软件变更,此次载人试飞的星际线飞船竟然不具备自主脱离空间站并返回地球的能力。因此,在飞控软件完成更新前,除非航天员亲自操作脱离,否则飞船只能“赖”在原位上。
另外一边,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作为当初与“星际线”一起竞标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备保方案”,除了项目研制经费仅20亿美元外(波音星际线飞船耗资达50亿美元),早在2020年就成功完成载人首飞,至今已成功完成4次载人飞行任务。“龙”系列飞船更是已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42次。
不论是从可靠性、安全性还是技术成熟度上来看,载人龙飞船都更适合执行此次接回滞留航天员的任务。从对滞留航天员安全负责的角度考虑,搭乘载人龙飞船返回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最终,美国宇航局选择了用载人龙飞船接回滞留航天员。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表示,让星际线飞船空载返回地球的决定“是出于对安全的承诺”。
不过,对近年来深陷质量问题的波音公司而言,“乘‘星际线’上天,搭‘载人龙’落地”无疑会使其声誉雪上加霜。因此,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如何回家,早已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波音公司乃至美国宇航局的颜面问题。
本文原载于《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